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 高效课堂:课改四步路

高效课堂:课改四步路

2013年01月29日 10:51:55 来源:原平市第七小学 访问量:281
高效课堂:课改四步路
对于任何一所试图课改的学校,他们面对的质疑或者困难都有如下相似之处。简单概括,分为三大类。
一、学校管理者所担心的。1、课改会影响升学率吗?2、家长反对课改怎么办?3、学生乱起来如何管?4、杜郎口具有普适性吗?5、如果学杜郎口,是不是有辱名声?6、课改是改良还是改革?7、学校如何建立新课堂评价?8、教师不改怎么办?9、课改只是课改,为什么要触及到文化和管理?10、是找几个班做实验还是全面推开?
二、发生在教师身上的。1、少讲或者不讲,要我们这些教师干什么?2、不讲、不灌、不练,学生能学会吗?3、模式岂不是制约了自己的教学艺术?4、学生嗦,不如自己讲的效果好。5、放手给学生,会影响教学进度。6、一放就乱,如何维护课堂纪律?7、准许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一旦被难住,岂不丢面子?8、文科自学可以,理科不讲岂能学会?9、教师还能惩罚、批评学生吗?10、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师主导如何发挥?
三、学生的问题。1、学生压根儿就不会学怎么办?2、有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不愿意展示怎么办?3、差生怎么办?4、是否会耽误尖子生的时间、影响他们的成绩?5、学生不适应新课堂怎么办?6、某些学生不愿意帮扶同伴怎么办?7、学习自觉性太差怎么办?8、自学学不会怎么办?9、模式适合每一个学生吗?10、遇到假学习、借机聊天说话怎么办?
其实,我们在课改中遇到的问题远远比这复杂得多。如果就这些问题刨根问底去归因,大多仍然可以归结为教育教学观念的问题,其次就是方法、方式的问题。
在旧的教育观念里,我们往往大多不太“相信学生”,当然更不去研究如何“利用学生”,学生始终处于被动者角色——被动地被设计,被动地领受任务,被动地按照某一种旨意去执行,被动地被占据一切。在很多人眼里,教育只是接受知识的灌输和强制性训练,而学生生命刻度里的每一分甚至每一秒,都被安排得井然有序,他们没有自由,也没有自主、自我,没有创造,也没有生活、灵性,他们完全被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就像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一般:机械、死板、僵化……教育哪里有人性和生机?这样的教育不是育人,简直是在造孽。可依然有人在讲中国的“国情”、“教情”,在大谈校长和教师的无奈,我们准许那些不负责任的人开脱自己的责任,但教育一旦消弭了良知,丧失了人性,便辱没了它的神圣性。你可以这样做,但你不可以说你做的是教育;你不可以这样做,因为被祸害的是学生!正如杜威所言:根本的问题不在于新教育和旧教育的对比,也不在于进步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对立,而在于究竟什么东西才有资格配得上“教育”这一名称!
教育的问题其实不复杂,前提是我们真的尊重教育规律,教育规律即学生的认知和成长规律。回到这个规律上,便是推动课改的意义所在。因而,与其说课改是改课,不如说是在改变教育思想和育人观念。
大致说来,一所学校的课改,总需要走过四步路。即理念变观念、观念变方法、方法变文化、文化变信仰。
第一步:理念变观念。
这个理念是指新课改理念,不是指中国传统教育教学的理念,也不是指单纯的西方教育理念。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是儒家所给与我们的“道德准则”——通过等级制度和服从规则——来引导人们的关系。美国著名教育家丹尼尔这样概括:“他(孔子)把庞大的中华帝国设想成一个巨大的延伸的家庭,由帝国的父亲——皇帝进行家长式的统治。所有的帝国臣民都处于顺从的次要地位,并对他们的统治者表示出深深的虔诚。”当然,在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上,丹尼尔还是对孔子表达了足够的肯定。但我们必须清楚,教育实在不能简单化为教学,“一个人确实是从教师那里学会成为一个统治者的,正如记载中所说的:‘三皇五帝的统治者就是这些老师教导出来的’”。
无需我赘言,相信大家都比我更知晓新课改理念。问题是,当我们熟知了新课改理念之后,再来反观我们的教育教学,你会愈加惊诧,为什么我们的许许多多教育教学行为是与新课改理念背道而驰的呢?是有意这样还是没能领悟新课改的思想精髓?现实的情况告诉我们,仅仅知晓和熟悉新课改理念,看来并不能解决教育教学具体的问题,理念和实践属两张皮,这是其一;其二是,理念有时候只能是理念,而影响和支配我们行为的,往往是观念。所以,理念能指导行动,而决定行动的恰恰是观念。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观念?也就是理念要变成什么样的观念的问题。我的意见是,首先要建立“人学”的教育观,即以人为本的教育,这个“人”理所当然应该是“学生”,基于人本的教育思想的建立,还要求我们牢记以下16个字: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在我看来,相信学生是今天教师最大的“师德”,相信学生是教育的基石,而解放学生是教育终身的使命,利用学生则是教师全部教育教学艺术的体现,发展学生是教育的宗旨和意义。其次,我们还需要建立“以学定教”、“以学评教”、“以学代教”的教学观。教是为了不教,不教而学是教学的高境界,但最高的教学境界是无师自通。再其次,我们还需要建立“学生是教育教学第一资源”的学生观。按照极端的说法,一所学校甚至可以没有老师,但不可以没有学生。没有老师未必就没有学习发生,但没有学生一定没有教育!因为教育可能会因教师而存在,但一定是因为有学生才有意义,因而学校才会被称为“学”校,而不被称为“教”校,如果叫“师”校,那一定是以“教师”进修学校。
究竟应该如何理念变观念?我只提供一种建议,即从一节传统课,甚至可以是大家公认比较精彩的课入手,先评课找问题,注意,必须是以新课改标准来“诊断”,这是第一环节,第二个环节是“开方”,也就是征询改进意见;第三个环节是“尝试”,也就是上实验课;第四个环节是“达标”,要求人人过关;第五个环节是“树标”,给大家找到模型课;第六个环节是“改进”,对照模型课,改进自己的课。
第二步:观念变方法。
什么方法?是教的方法还是学的方法?回答当然是学的方法。
中国传统的教育教学主要的特性是“教中心”,它衍生的主要技术是“练为主”,教与练几乎构成了教学的全部。过去我们注重的是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设计、教学手段,如今我们却要求教师要研究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达成。从“教中心”到“学中心”,一字之差带来的是全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变革,它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个系统,甚至我们无法把教的经验和技术带入到学的系统中去。因而,新课改推进之难,恐怕难在“学中心”经验的缺失上,甚至对“学”的研究,几乎是一项空白。不是有意诘责中国教育,因为“学研究”至今也属于世界级难题。所谓难,难在“研究学”其实就是在研究学生、研究人。人为什么学习?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是什么?如何给学习下定义?学习者的思想和信念在学习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什么又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学习研究”?它有没有不同的范式?我们又如何对学习方法做出科学的评估?评估学习的方法有哪些?
但无论怎样研究和对比,教的低效甚至是负效都在制约着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而唯有学,既能否解决课堂教学的效益、效率要求,还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能力的成长和精神的狂欢。没有经验启示也没关系,那么,我们就去试验,去行动中求解,甚至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这样,不仅创造的是经验,而且有可能是在书写中国的“新教育学”。当然,你一定不可以以“旧教育学”的概念和理念来给新尝试刻舟求剑,纵观世界教育的发展,教育学的历史也是一部变革史,是不断超越和否定的历史——教育的先驱者从来都是重新解释先辈们的工作,创造了他们的教育学。比如福禄培尔通过探索儿童的精神天性挑战了经验主义;杜威通过激励团队协作挑战的是斯宾塞的个人竞争的道德标准;蒙台梭利富有首创精神地挑战了传统的有精神障碍的儿童的教育观点;皮亚杰则增加了儿童探索环境的重要性;而卢梭则不相信现代技术,他坚持认为学生直到12岁,才应该被允许读书……
我相信,中国一线教育的田野里,会长出我们期待的“新教育学”,那些带着泥土芬芳的“方法”、“理论”,闪烁着汗水和智慧的光芒,映耀着人类教育的天空。我甚至乐观地判断,在未来的三四年,中国教育必然会重新洗牌,一批真正的教育家将会从田野里走出来,伴随着他们的崛起,一批传统的“名校”、“名师”会黯然退出历史的舞台。历史从来就是这样,大浪淘沙,顺昌逆亡!
关于对“学中心”方法的行动研究,简单概括起来,最主要的就是“五个一”
 1、构建一个学习组织。当然小组内部还要分为对子。
 2、提供一个自学方法。按序组织独学、对学、群学,合起来称为自学。
 3、设计一个课堂流程。先自学、再展示、最后反馈,也可以叫做模式。
 4、明确一个任务。学会不会的。
 5、给与一个学案。即学习路线图。
第三步:方法变文化。
首先必须明确,我所主张的文化显然不是成人的文化,也不是成人设计的文化,而是交由学生的、学生自己的文化。我一向认为,教育的两翼是文化和课堂。文化和课堂又是什么关系?如果说文化是土壤,那么课堂则是花朵;反过来也可以这样说,如果课堂是花朵,那么,文化则是种子。很多时候,课堂和文化互为因果,但课堂一旦离开了文化的支撑,课堂则会颓萎。所以,课改改到深处是文化,或者说,课改就是在改文化。如果说改方法属于对“术”的探索,那么,改文化便是对“道”的膜拜。
在这方面,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深有体会。他们以“课道”来支撑其教育教学体系。一位教育专家在考察了该校之后,这样满怀深情地写道:“课道”是精神。从铜都双语学校“五环课道”的成型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课改人不断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每一次否定都有新的期待,每一次否定都是一次新的重生,最终成就了凤凰涅。只有怀着这样对事业执着追求的人最终才会创造奇迹,只有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才会创造成功。
“课道”是方法。“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三大导学模块;“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评价——总结归纳”五大课堂环节;自研课、展示课、训练课、培辅课、反思课五种课型。其对我们的启发是只有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流程和操作技术,最终才会成为引领发展的课堂文化。
“课道”是文化。在铜都双语学校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对生命的理解、关怀与尊重;我们看到的是一种“人”的精神气象,一种氛围;我们看到的是教师和学生生命质量的共同关注;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开放、自由、和谐、智慧的课堂生态、课堂文化。
“课道”是大道。铜都双语学校“五环课道”所遵循的是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人的发展规律。依据“五环课道”所构建的课堂生态环境给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平台,在这样的氛围和平台中,学生自由展示、自主学习、快乐成长,教师迅速完成由旧到新的嬗变、呼吸自由的空气,整个学校充溢着成长的阳光,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学校成为成长的“大池塘”——“课道”无疑是通往高效课堂的大道,是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大道,是通往课改前方的康庄大道。
其实,所谓变文化,便是为学校、班级、小组三级组织安魂。
第四步:文化变信仰。
美国学者Marzano在《学校如何运作》一书里,用狄更斯的一句话来描述公共教育现在的地位——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当今中国社会发生着根本而迅速的变化。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我们必须发展教育以适应当代社会,更要设计教育以面向未来,这一切,我们总要依赖学校来帮助我们来完成。那么,我们的教育应该向何处去?就教师和教育家而言,什么是我们真正的目的?它又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孩子们的?我们今天的学校造就的是我们和整个世界需要的人才吗?
1990年,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国家教育目标》文件。这份文件最重要的主题是推进对知识公民的培养,使他们得到很好的培训,成为负责任的人——能够适应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能够有见地地对待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人民;愿意接受并维护美国在21世纪的领导地位。
这份文件争论的焦点是,如果“想维持我们的力量和国际竞争力”的话,就必须在学校中进行“彻底的变革”。最初的报告列出了到2000年要达到的6大国家目标,199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2000年目标》(附录:国家处在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2001年,G·W·布什总统颁布法案《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法案》,2002年,《美国教育部20022007年教育战略规划》,开始了新世纪的第一场教育改革。
教育日益体现出来的民主化、主体性、终身化、社会化、信息化、全球化等趋势,决定着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中指出:“多少世纪以来,特别在发动产业革命的欧洲国家,教育的发展一般是在经济增长之后发生的。现在,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于先于经济的发展,这在人类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说:“为了迎接未来的挑战,我们必须把教育视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因为教育在个人与整个社会的发展中可发挥根本性的作用。……面对未来的种种挑战,教育看来是使人类朝着和平、自由和社会正义迈进的一张必不可少的王牌。……在一个世界性社会将在阵痛中诞生的时候,教育比任何时候都更处于人和社区发展的关键位置。”他还把拉封丹的寓言故事《农夫和他的孩子们》中,农夫临终时告诉孩子们的话——千万不要把祖先留给我们的产业卖掉!因为财富蕴藏其中!意味深长地修改为:而老人是明智的,他临终前告诉儿子们:教育是一种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其他报告,如《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等也使各国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使命。这些教育思想和教育文献成了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指导纲领。
当然,我并非崇洋门外,正如拉森总结的那样:“美国的教育体制,就算它有各种毛病,……但它教育孩子之多,传授能力之广,教育环境之丰富,在孩子生命中占据时间之长,每个学生花费之少,胜过人类历史上曾有过的任何一种教育体制。”我的意思是说,当整个世界都开始图谋教育的发展和变革时,我们,该怎么办?
每一个教育者,必须怀着强烈的责任心去直面和解决教育的问题。教育即信仰,这句话不仅隐含着教育者对教育的责任和热爱,还应包括教育其实就是培植信仰,其中既有学生对生命的爱和尊重,也包涵有他们必须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人类应负的责任。我们不可再以任何理由来诘难和推卸、抱怨和诅咒,这将无济于事,当教育丧失了希望时,人类也便走向了穷途末路,今天的中国,是每个人的中国。如果你是一个教育者,你就必须要对教育负责,而今天中国教育人的信仰应该是“改革”。
编辑:郝振武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原平市平安小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原平市平安小学校版权
所有
联系地址:山西省原平市平安小学校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